新聞媒體
武漢蔬菜研究所:數字化改造顯神威
發布時間:
2021-12-03
普通的蔬菜大棚經過一番數字化改造后,
管理成本大為降低,
產出效率明顯提高,
展示出了農業黑科技的神奇威力。
○ 2020年12月16日,第17屆中國武漢農業博覽會在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盛大開啟,這是武漢獲批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后舉辦的首場農業展會。在這個展會上,富邦股份集中展示了各種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成果以及數字化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案例,其一系列農業黑科技吸引了參展人員的好奇和探究的目光,武漢市農科院蔬菜研究所一位負責人參觀了富邦股份的展臺,他對展臺上的測土車、傳感器、噴灌機、水肥機等農業黑科技極感興趣,盛情邀請富邦股份的技術人員到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實驗基地考察。
○ 農業展會結束后,富邦股份前往武漢市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參觀、考察了研究所實驗基地上的育種大棚等一批蔬菜大棚,認真傾聽蔬菜研究所對大棚實施數字化改造的詳細需求后,確定了具體服務方案。雙方就服務方案交流、討論并完善后,簽訂了服務合同。
▲ 武漢市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大棚
今年5月開始,富邦股份組建技術服務團隊,駐點武漢市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實驗基地,緊鑼密鼓地開展工作,區分類別后按照不同標準對近20個大棚進行數字化系統改造。
技術服務團隊對2個育苗大棚實施了高標準改造,安裝噴灌設施、補光燈、溫濕度傳感器、針對作物檢測和環境檢測的攝像頭、自動噴灌和自動卷簾控制系統、顯示各種數據的數字大屏等;對5個大棚實施了中等標準改造,安裝了通風、卷簾系統和作物生長檢測、溫濕度檢測設備等;對10個大棚實施了一般標準改造,安裝了作物生長檢測、溫濕度檢測兩個功能模塊的設備。
○ 武漢市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在蔬菜種植、政府菜籃子建設工程方面具有試驗示范作用。武漢市農科院的直屬單位林業果樹研究所和湖北省蔬菜、水果類科研機構(如:湖北省無果懸鈴木良種繁育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水生蔬菜花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園林植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蔬菜種子種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均可能使用大棚實施苗木、蔬菜和水果新品種的研究試驗,存在大量數字化改造的潛在需求。
做好武漢市農科院蔬菜研究所這個特殊客戶的數字農業服務,可以迅速提高富邦股份在數字農業領域的影響力,催生湖北省內、甚至全國一大批同類型科研機構的現實需求。正基于此,富邦股份完成服務合同后,后期還將提供增值服務,對蔬菜大棚進行數字化更新、迭代改造,與田小二平臺鏈接,根據實時檢測的各種數據進行手機可視化操作,精準感知溫濕度實時檢測結果,并根據感知結果自動決策和控制設備工作,實現自動化操作,比如實現自動卷簾、自動噴灌等。這些操作無需人工進行,可以大量減少人工服務成本,大大節約蔬菜大棚的管理成本。
昔日,育種大棚需要人工育苗、噴灌、施肥、通風,但經過數字化改造后,通過遠程控制終端設備,大大提高了農業自動化、智能化水平,節約了生產管理成本。例如,啟動一體式設計的智能氣象傳感器測量氣溫、相對濕度、氣壓、風速和風向,實現風速、風向、溫度、濕度等要素的智能氣象感知,再利用感知的數據結果啟動閥門控制系統和通風卷簾系統,達到通過噴水、通風來降溫的目的。
以前,蔬菜大棚內灌溉和施肥需要借助人力和機械分別實施,費工費時,如今實施水肥一體化技術后,只需根據不同的作物的需肥特點、土壤環境和養分含量狀況、作物不同生長期需水和需肥規律這些情況進行不同生長期的需求設計,把水分、養分定時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給作物。借助水肥機的壓力系統,按土壤養分含量和作物種類的需肥規律和特點,將可溶性固體或液體肥料配兌成的肥液與灌溉水一起,通過可控管道系統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過管道和滴頭形成滴灌,均勻、定時、定量浸潤作物根系發育生長區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終保持疏松和適宜的含水量。實施噴水、施肥的精準操作后,既省工省時,又節水省肥,大幅度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 育種大棚前的數字大屏
實驗基地一端的數字大屏與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手機終端互聯互通,每個蔬菜大棚的溫度、濕度、風向等實時傳輸,隨時隨地可觸屏搜索相關數據,發出指令,遙控操作噴灌、施肥、通風、氣象感知等各種系統,即使在遙遠的異地,也能對大棚室內狀況了如指掌,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數字化改造一新的蔬菜大棚受到武漢農科院及其蔬菜研究所領導的高度好評,他們認為,富邦股份花一番繡花功夫,將普通大棚變成了數字化、現代化大棚,投入小成本,創造了大效益。前來蔬菜研究所實驗基地參觀的游客走進大棚,親眼看到各種智能設備和控制系統,觸摸數字大屏,體悟數字化的神奇,感受科技魅力,紛紛為之點贊。
相關新聞